生鲜电商、连锁餐饮、新零售、跨境电商等新型终端渠道快速发展,推动了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鉴于冷链物流的广阔前景,这块大蛋糕吸引了一大批前仆后继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开始大规模建设冷链物流园区,园区的发展模式也日趋多元化。冷链物流园区在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冷链物流园区由于其附属于流通产业的性质,发展趋势必然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冷产品流通模式变化的影响。那么,未来冷链物流园区的有哪些发展趋势?
1、多功能一体化
质量保证和及时性是当前社会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刚性要求;现代冷链物流园区不仅可以有冷库储存、冷链运输等单一服务,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同一园区的社会需求。因此,在同一园区高效集存储、加工、配送、测试、展示、交易、多式联运等功能,已成为冷链物流园区下一步发展的趋势。
2、产业集群化
园区聚集不同功能的冷链企业,依托地理和区域经济优势、运输、仓储、货物进出口、物流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相关设备制造高效集群,形成高度密集的物流资源和极其专业的物流产业链管理运营,提高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3、平台网络化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专业物流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园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帮助园区企业摆脱点管理和信息岛的困境;同时,网络支持下的冷链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发挥物流交易、电子结算、仓单质押、融资担保等服务功能;园区管理也从单一房东角色转变为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通过园区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信息、数据、供应链等综合配套服务。
4、设备智能化
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将会被广泛应用到冷链园区中。通过采用先进的装卸设备、堆码设备、分拣设备、包装设备,以及条码、射频等信息技术,实现冷链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才能满足现代物流快速、准确、分散、灵活的要求。这将为物流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开辟更大空间。另外,节能环保也将成为冷链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不仅响应了国家“双碳经济”的号召,还能为企业节省能耗成本。
5、冷链物流园区细分化
随着商品流通的精细化,配套的物流硬件设施也要求定制化设计。生产型、储存型和交易型冷链物流园区对园区的布局和建筑物的选择有较大不同。建在产地的物流园区、流转中枢的物流园区和靠近消费地的物流园区也有区别。运作的产品不同,如蔬菜水果、肉制品或是水产品对冷库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所以园区建设和冷库的细分化,既可以节约投资成本,又为物流运作提供了方便。
6、冷库建设在流通链两端发展
目前我国冷产品的流通环节太多,从田间地头、海洋池塘到百姓餐桌要经过六七个环节甚至更多。随着商业流通体系的逐步精细化,中间环节会减少。农产品加强前期预冷处理对后续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而我国目前靠近田间地头的蔬菜水果预冷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农业产业整合是发展大农业、发展订单化生产的基础。伴随着农产品生产模式的改变,贴近生产种植端的预冷处理和冷库储存设施会有较大需求。
7、冷链B2C模式的快速发展
冷产品的B2C模式需要冷链支撑,且对运作要求较高,配送成本比一般货品的配送成本也高出很多。但随着百姓消费水平提高,冷链宅配将面临很大的需求。现阶段电商靠外包冷链物流,外包产品组配包装的形式将不具有竞争力。自建适合电商冷产品运作的冷库设施,将会是电商下一步应该考虑的方向。
8、便利食品安全监管
冷链物流园区的发展为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集中监管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促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了积作用,可以有效检查来源、下落、责任、安全可靠、集中监管。